公路的護欄,一般外側是鋼筋混凝土護欄,內側是鋼護欄,尤其在以橋代路的路上更常見這種設置。鋼筋混凝土護欄剛度較大,可以限制車碰撞后的運動距離,但是這種直接的碰撞,對車內人員的傷害也較大,能量完全由車的吸能裝置來吸收。而鋼護欄相比于混凝土護欄,具有較好的柔性,而且設置高度一般也是模擬小車的車頭中間位置差不多。鋼制護欄被撞后的理想狀態和車同時變形吸能且不解體,但是變形又不能太大,不然可能影響對向車道。目前鋼制護欄常見的有雙波和三波兩種,給兩張圖片如下(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百度):
這是雙波式護欄。
這是三波式護欄。市政道路中有格柵式的鋼護欄,但是多用于車速不快的道路。這種護欄圖片如下(格柵形式有很多變種):
而混凝土護欄的分類就不介紹了,因為和此題無關,所以略過。
下面在網上找了幾張護欄扎穿車窗的圖片。
從這兩張圖片可以看出兩個特點:1、車都是從護欄的某一段撞過來的,沒有從護欄端部撞上的;2、護欄都被撞解體了。
高速運動下是有很多不確定性的,但是從上圖看,只要能保證護欄不解體,就不會出現刺穿車窗的事故。而護欄解體多是出現在接口處,這里引出了本問題的罪魁禍首,護欄接口處的螺栓幾乎沒有幾個是擰緊的,或者嚴格地說是擰緊扭矩沒有幾個是符合護欄廠家設計要求的,甚至于有的接口螺栓都沒有完全擰上。而車輛高速運動中,側撞過來,會沿著護欄線形滑行一段距離,肯定會經過好幾個接口,而有一個接口壞了,那么就很可能出現刺穿車窗的事故。
根據上述可以認為改進護欄有如下幾個思路:1、把護欄拉高,做成 n 多波形的,也就是直接立一塊波形鋼板起來(豎向整體非拼裝成型的),這樣肯定就不會出現這種事故了,同時還能避免對向車輛行駛燈光的干擾,但是直接的問題是造價肯定多出不止一點點,而且護欄需要的柔性就難以保證了,同時肯定也不美觀了。2、施工中加強護欄的質控。按我個人經驗來看,目前對護欄施工的質量是普遍不重視的。另一方面,梁體、墩身以及護欄立柱的預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會在護欄安裝這一步出現,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導致護欄之間的孔位以及和立柱的孔位很難剛好對應,這樣要么導致部分螺桿穿不正,要么就是導致部分穿不過,最終導致接口出現問題。再者,公路護欄保養頻率很低,即使保養,也多是刷刷漆,很少有意識對接口進行保養加固的。說到這里,我認為這個問題才是主要原因,從這里下手更能較快取得效果。
最后,小心駛得萬年船,諸位安全按規駕駛,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