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綿陽市完成公路安保工程(路側護欄)241.18公里,完成率達105%
公路安保護欄專項工程作為我省重點民生工程項目之一,于2013年啟動實施。截至目前,綿陽市實現了鄉道及以上公路臨水臨崖高差3米以上危險路段安裝護欄的全覆蓋,有效扭轉了道路交通安全形勢。
1月14日,采訪車行駛在平(武)水(晶)盤山公路的舊堡羌鄉段,已入深山峽谷,海拔在不斷上升,道路也越來越崎嶇。雖山河壯美風景如畫,但身旁卻是百米高的懸崖,開車的坐車的,心里都不踏實。但是,看到臨涪江水、臨山崖高差3米以上公路危險路段都安裝有新護欄,大家心里都松了口氣。
目擊 危險路段建護欄,百姓出行踏實了
平武縣舊堡羌鄉關東村,距平武縣城約1個小時車程,1480米的海拔不算高,但170戶村民的住房,大多分散在半山腰,來往的車輛絡繹不絕。
14日下午,記者跟隨市交通部門工作人員驅車從平武縣城出發,在平水盤山公路一路向上,看到公路隨地勢起起伏伏,車輛繞來繞去,讓人頭暈得厲害。但是一到險峻處,一段段簇新的護欄矗立在崖路邊,心踏實了。
“現在走這條路就安全多了。”看著眼前的護欄,關東村支部書記王天俊興奮地說,關東村共有居民540余人,眼下這條平水公路,是連接外圍的唯一通道。由于該路段地勢較險峻,且全是長下坡,道旁還是幾十上百米高的懸崖,坡陡彎急,冬季路面濕滑甚至積雪,很多司機只能“望路興嘆”,影響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從2013年開始,平武縣交通部門開始組織在此崖路側安全護欄,2015年10月份安裝完畢。“有了護欄,老百姓出行更加安全了,道路交通事故也自然減少了。”王天俊說,這些沿著綿延山崖路安裝的波形護欄,就是大家的“保命護欄”。
通往關東村道路的變化,只是綿陽市在實施路側護欄安保專項工程建設的一個縮影。據統計,去年平武縣共完成公路安全護欄建設73.49公里,完成率達101%。而在北川山區,北(川)松(潘)公路是北川羌族自治縣重要縣道之一,綿陽市在該條道路上修建了防撞等級為A級的護欄11840米,還設置了交通標志129個及部分交通標線,讓北松路沿線的行車安全狀況得到了改善。
舉措 完善公路安保工程,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來自綿陽市交通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綿陽市地處西南,山區面積大,公路彎多坡陡、臨水臨崖路況普遍,安裝作為“保命”作用的路側護欄,十分重要。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市交通局把公路安全護欄等作為民生工程工作重點,實行了市、縣聯動,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到2015年底,綿陽市完成公路安保工程(路側護欄)241.18公里,占目標230公里的105%。
為此,市交通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民生工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市領導小組成員帶隊經常深入各縣市區通村公路,對照目標任務,逐項摸排、細化、量化,確保了民生工程項目規范化實施。
在民生工程項目推進中,綿陽市則確立了“進度為王、質量為金、安全為山”的理念。加強與縣市區的協調配合,建立了督導工作和建設情況報告制度,并定期向市目督辦(民生辦)報告督導工程情況及建設進度情況。還經常深入通鄉路段加強督促檢查指導,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對特殊路段、時段進行特殊處理。在民生工程項目實施中,則制定了工作計劃,鎖定了項目、程序、時間節點,加快施工建設進度,并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質量責任制和終身負責制,以確保民生工程項目建設質量。同時,通過多方運作,搞好民生工程后續管護。
在山路上采訪時,專門從事運輸的關東村村民徐大衛笑著對記者說:“以前走這條路(平水縣道危險段)都是盡量靠里面,不敢往外面看,要是遇到會車,心里更是‘懸吊吊’的喲,就怕沒有算準距離而落下去。”王天俊說,有了波形護欄以后,心里踏實了,車速也快了些,收入自然多了些。毫無疑問,路側護欄的作用正在日漸凸顯,并且深受老百姓的肯定。
(田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