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通勤機場公路沿線護欄
2月9日至12日,阿左旗公路段組織機械化養護隊對通勤機場一級公路兩側缺損的波形護欄及立柱進行了一次集中的維護和更換。
通勤機場一級公路交通量較大,為美化機場一級公路,避免二次事故發生,阿左旗公路段在波形護欄安裝設備短缺的情況下,積極聯系阿盟公路管理局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安裝。經過4天的緊張工作,共修復波形護欄70米,安裝立柱4根,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保障了通行安全。
2017年雙牌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報告指出,今年雙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很重,必須統籌兼顧,抓住關鍵,以點帶面,全面推進,重點打好“六大會戰”。
一、脫貧攻堅會戰
今年全縣整縣脫貧“摘帽”是省市規定的一項硬性要求,必須確保實現。全縣黨員干部必須將其視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作為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任何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這項“一號會戰”,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勇往直前的氣概、攻堅克難的韌勁,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全力以赴,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一是要“履好責”。著力強化扶貧工作責任,調整充實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增設七個專項小組,每個小組由縣委常委任組長,相關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確保每項工作專人專抓。堅決落實駐村幫扶制度,每個貧困村都要確保有一支3人以上的工作組。切實加大督查巡查力度,督查巡查要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每個月出一次督查巡查通報,通報必須見人見事見案例見追責,確保每戶貧困戶的幫扶措施到位、扶貧政策到位、扶貧效果到位。這里重點強調,對今年沒有完成脫貧任務的行政村、鄉鎮、工作隊、聯系縣直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分管人員實行嚴格追責。二是要“輸好血”。著力抓實抓緊產業扶貧這個關鍵,按照“四跟四走”的要求,創新完善“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利益聯結模式,真正讓貧困戶得到真金白銀的增收。六大扶貧產業的聯系領導要加強調度,靠前指揮,負責單位要強化責任,狠抓落實,四月底前必須將產業的各個項目落實到貧困戶。到年底,六大產業要覆蓋到全縣所有的鄉鎮,成為全縣農業產業化的支柱產業、特色品牌和標準化基地。三是要“搬好家”。著力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做到早謀劃、早安排、早落實,在11月底前必須完成5814人的搬遷任務。四是要“用好錢”。著力搶抓金融扶貧政策機遇,用足用活扶貧小額信貸、精準扶貧再貸款、扶貧“財銀保”“脫貧保”等金融政策,擴大扶貧信貸規模。同時,加大資金整合力度,讓參與扶貧的經營主體和貧困群眾有更多的錢投入到發展產業上。五是要“聚好力”。著力突出脫貧實效,認真落實就業扶貧、大病救助、兜底保障、生態補償等扶貧政策措施,加快實施精準扶貧+基層黨建、美麗鄉村、全域旅游、現代農業、農村電商等融合工程,形成脫貧攻堅的最大合力。
二、旅游升溫會戰
雙牌最大的優勢在旅游,最大的潛力在旅游,最大的希望也在旅游,但近年來兄弟縣區旅游業迅猛發展,我縣旅游業面臨不進則退的局面。2017年,我縣旅游業要樹立危機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努力實現大提質、大升溫、大突破,開創旅游工作新格局。一要明確思路。全縣要以國際慢城創建為總抓手,以全域旅游為方向,以智慧旅游為平臺,大力推行“旅游+”和“+旅游”工程,實現旅游與工業、農業、林業、交通、城鎮建設等深度融合,打造“處處是景、時時見景、觸景生情”的全域旅游示范基地。二要打造品牌。完善“一核四軸”的總體布局,繼續發揮陽明山旅游“龍頭”引領作用,提質景區景點,完善配套設施,加快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步伐;國際慢城要突出核心景區和配套設施建設,力爭今年初具規模,兩年內創建成功;紫金山旅游區龍洞文化藝術產業園,要加快二期工程建設進程,建設“龍珠寨”民俗文化園和民俗博物館,啟動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重點抓好茶林鎮桐子坳銀杏小鎮開發,啟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加快推進麻江鎮白水嶺“漢文化”特色小鎮和廖家村蔬菜、水果特色小鎮建設,同時每一個鄉鎮都要依托特色資源,打造一個以上鄉村旅游景點。三要注重營銷。舉辦好第十一屆陽明山“和”文化節;積極引進有實力、善經營、講誠信的品牌戰略投資商,對優質資源進行整體開發、經營;整合文化、文學、文物資源,挖掘、包裝和打造一個具有全縣標志性的旅游主打文化品牌;聘請有經驗、有資質、有實力的專業團隊用市場運作方式包裝、打造、策劃、推介我縣的旅游資源、旅游活動和旅游項目,切實提升我縣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城鎮提質會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以打造全國最美濱水縣城為目標,以創建全省文明縣城、全省衛生縣城為抓手,按照旅游城市的定位要求,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一要打造便捷的出行通道。積極推進“三年交通大建設”,207國道雙零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和雙牌大道、梅石氹、永水風光帶等各段公路年內要盡快建成通車,S350雙牌漯屋至何家洞段、瀟水二橋力爭全面開工建設,打理公路、茶陽公路年內竣工投用,全力做好衡道高速雙牌段的前期準備工作,力爭進入全省“十三五”規劃中期調整項目。二要建設適宜的居住環境。加快老城區改造升級,加強城市范圍道路兩側、河邊、山坡的綠化帶建設,建好雙牌大道“黃金葉”觀賞帶、沿江風光垂柳休閑帶等五條特色綠化景觀帶;引導各個單位和城市居民創建文明社區、文明機關、文明學校、文明企業、文明醫院和文明家庭;繼續推進背街小巷提質改造,啟動主要街道立面改造,規劃建設大型停車場、公交站點、垃圾中轉站、便民公廁等市政公用設施。積極推進河東開發,抓緊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人防濕地旅游服務中心,力爭引進戰略投資者興建高檔次、高品位的城市綜合體。繼續推進產城融合工業新區建設,重點抓好火車站商貿區項目,不斷完善路網、給排水等基礎配套設施。同時,不遺余力地抓好小城鎮開發,培育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宜居村莊,力爭創建1個國家級特色小鎮。三要營造規范的管理秩序。今年城市提質的重心要從建設為主向建管并重轉變,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維護城市管理秩序。要按照城市管理數字化、規范化、精細化、綜合化的“四化”標準,狠抓市面、街面、路面、店面、立面等“五面”問題的專項整治,突出解決城市“臟亂差、黑臭堵、噪廢爛”等重點問題,堅決取締“搖搖車”,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服務體系。要劃清城市管理責任體系,城管、住建、國土、交警等相關職能部門要權責清晰,團結協作;職能部門、所轄單位、商鋪店面等要劃清區域管理責任。要深化全省文明縣城創建工作,對照測評體系,補齊工作短板,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初步建成市容市貌井然、城鄉環境整潔、街道亮化美化、執法文明嚴格、人民群眾滿意的宜居家園。
四、工業升級會戰
“工業興,則萬業興;工業活,則全盤活。”新型工業化是雙牌財源建設的重要支柱,是雙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助推雙牌趕超崛起、富民強縣的重要利器,重視程度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工作力量只能加強不能減弱。一要建好園區平臺。以提高工業園區發展質量為中心,向改革創新要動力,推動工業園區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管理服務等全面升級,重點推進園區管理體制改革,盡快確定園區“三定”方案,進一步理順園區人權、事權、財權,做活土地文章,做實融資平臺,做好特色園區,充分調動園區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力增強園區自我造血、自我發展能力,努力打造省級百億工業園區,使之真正成為經濟發展帶動區、對外開放先導區、綠色發展示范區、現代產業集聚區和城市功能新區。二要振興實體經濟。緊緊圍繞企業主體,堅持盤活存量,擴大增量,提升總量,推動樂福地、仕誠科技盡快竣工投產,扶持華瑞科技、華長源波形護欄、凱豐活性炭等一批骨干企業增產增效,重點圍繞竹木深加工、農副產品深加工開展工業企業招商,加大“135”創新創業產業園的企業入駐力度,研究出臺優惠政策,大力引導鼓勵縣內針織、制鞋、電子等其他小微企業入園,全年入統規模企業5家以上。同時,大力扶持風電、光伏等戰略新興產業,引導扶持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推進品牌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三要優化企業服務。按照上級要求建好園區服務中心,繼續大力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探索推行企業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力爭從單一的落地服務向建設及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務轉變,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讓企業輕裝上陣。
五、農業增效會戰
“無農不穩”,抓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工作對穩定農村社會大局,助推農村全面小康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要著力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努力創建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和全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一要抓好農業產業化。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試點,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生態休閑觀光園、美麗幸福新家園“三園合一”建設(簡稱“三分三合”),在瀧泊鎮、茶林鎮、麻江鎮完成10000畝的試點任務,培育1-2個成效突出、帶動能力強的“三園合一”示范區,將其打造成為全市有規模、有名氣、有影響的現代農業開發新品牌、新亮點。同時,在其他每個鄉鎮建立1-2個上規模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注重引進龍頭企業,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農業產業化。大力創建特色品牌,充分發揮政府的扶持引導作用,積極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程,爭取創建2-3個省市知名農產品品牌,支持單江高山野生茶積極申報國家有機產品。二要推進林業新業態。積極發展“森林康養、林業碳匯、生態休閑、林下經濟”四大產業,力爭在全市率先建設1-2個森林康養示范基地,力爭全省首批碳匯交易市場落戶雙牌。三要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全年建好20個左右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的美麗鄉村,力爭將麻江鎮廖家村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將理家坪鄉坦田村、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陽明山村建成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六、小康加速會戰
堅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攬,統籌民本民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特別要辦好人民群眾高度關注、密切關心的民生實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要提高民生保障。不折不扣地落實上級各項惠民政策,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更多的人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就業創業的機會;各種社會政策性保障做到應保盡保,解決人民群眾的后顧之憂,保障弱勢群體的正當權益;加強療養院、養護院、敬老院三位一體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兩棚兩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二要抓好民生事業。深入實施教育優先戰略,大力推進城區學位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縣第一幼兒園等重點項目,認真做好省政府“兩項督導評估考核”迎檢準備工作,高考萬人上線率力爭進入全市前三,爭創全省教育信息化示范縣;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和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竣工投用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大樓,完成新中醫院搬遷并爭創二甲醫院;啟動永和生態文化公園和河東文體中心規劃建設,設立政府文藝獎,建立文化產業發展激勵機制,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體活動,推進全民閱讀,倡導全民健身,力爭打造具有雙牌地域特色的文化和體育品牌;加強城鄉網格化建設與管理,加快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全面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加快公墓區、殯儀館建設步伐,啟動殯喪制度改革;完成紫金供水公司產權和經營權回購和城區自來水管網提質改造任務。三要維護民生環境。持續推動“綠色雙牌”建設,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和村容村貌“四清四化”工程,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和農村可再生資源回收,加快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堅決守護住我們這一片美麗的青山、綠水、藍天、白云。